前我國鑄造業的現狀,體現了工業化上升時期國家的特點。一是產量大,產品結構處于急劇調整之中。中國鑄件產量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在1000~1200萬噸之間波動,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2000年,中國鑄件產量達到1395萬噸,預計總量將很快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鑄件生產國。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加快和工業結構的調整,鑄件產品結構與此同步發生急劇調整。傳統的灰鑄鐵件產量保持穩定,但在整個鑄造業中仍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超過鑄件總量的60%。這得益于國內家用電器、IT產業、汽車等行業的快速發展,球鐵鑄件和鋁、鎂、鋅合金類鑄件高速增長,并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鑄鋼件、鑄銅件產量呈緩慢下降趨勢。
目前中國鑄造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是普通鑄件的生產能力過剩,但精密、高性能鑄件的制造依然困難,需要進口。
二是鑄造廠點和從業人員眾多。
目前全國共有鑄造廠點2萬多個、從業人員約120萬,位居世界首位,但企業規模和技術、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既形成了一定數量的工藝先進、裝備精良、質量穩定、初步實現專業化規;a的鑄造企業,但絕大多數鑄造廠是中小企業,專業化程度和生產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
三是鑄件市場主要以國內市場為主,鑄件出口不到總產量的10%,且以中低檔鑄件為主,平均價格僅相當于國外鑄件平均價格的一半。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隨著外資進入我國鑄造業,在這些合資、獨資企業的帶動下,我國鑄件出口形勢看好,出口鑄件檔次提高,表現出較大的增長潛力。
四是鑄造裝備、技術、工藝與世界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但改造、更新的速度加快,引進、開發了一大批先進的鑄造裝備和技術。
據業內人士估計,我國近年來引進大量自動造型生產線、樹脂砂生產線、離心鑄造設備、精煉設備以及各類制芯機、壓鑄機等先進鑄造裝備,總投資達到數十億元。在工藝方面,經過多年研制和攻關,形成了我國自己的孕育劑、球化劑和蠕化劑系列,促進了鑄鐵件質量的提高;開發和推廣了先進的沖天爐―電爐雙聯熔煉工藝,已經在批量生產中較廣泛應用;精密鑄造和壓力鑄造有了長足的進步,樹脂砂制芯工藝在汽車、內燃機、拖拉機等行業鑄件生產中普遍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輔助分析以及先進的測試技術開始得到重視;鑄造原輔材料從原砂、樹脂砂到各種結合劑、涂料和鑄造焦的系列化、規格化、商品化有較大進展,供應已基本立足于國內。
五是我國鑄造業的整體經濟效益,無論是人均產量、人均產值,還是鑄件質量、能源消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國鑄造業的平均勞動生產率不及鑄造發達國家的五分之一。
至于開拓市場的能力和營銷服務的水平,則差距更大。我國鑄件之所以整體質量欠佳,鑄件價格低,經濟效益差,固然與相當多的小型鑄造企業技術、裝備、工藝落后有關,但更為關鍵的是,整個行業的管理水平尤其是質量意識和質量控制水平不適應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的要求。國內鑄造企業的競爭,在相當程度上還停留在單純價格競爭的水平,依靠競相壓價來搶占市場,結果造成鑄件價格低、企業效益不好、技術改造投入不足、鑄件質量差的惡性循環。
六是與鑄造業相關的服務體系,包括科研、培訓、信息、標準等,雖已經基本建立,但仍難以適應快速發展的鑄造市場的需要。
主要表現為:鑄造業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仍然主要來自國外,自主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較差;鑄造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級技術工人短缺;鑄件標準體系的完善以及與國際標準的接軌和檢驗認證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面向中小鑄造企業的服務體系,尤其是向中小鑄造提供國際鑄件市場信息、引導和扶持這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幫助這些企業應對可能出現的反傾銷案和貿易壁壘的支撐體系,還基本上處于空白狀態。 |